建筑工程学院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场实践教学——沉浸式课堂助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
为深化产教融合,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,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,5月9日上午,建筑工程学院李绍石老师带领23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,走进学校新建17#宿舍楼施工现场,开展了一场主题为“理论与实践零距离”的实践教学活动。此次活动以“施工全流程管理”为核心,通过实地讲解、技术示范与互动交流,深化学生对建筑施工核心技术的认知。
科学部署:动态管理赋能施工效率
首先,施工项目负责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工程概况及现场部署管理方案。施工现场采用分区管理模式,材料堆放区、加工区与施工区布局科学,施工进度计划表清晰标注各阶段节点目标。李绍石教师结合现场强调:“施工部署需统筹人、机、料等资源,优化工序衔接,动态调整管理策略是确保工期与质量的关键。”学生们通过对比书本中的“横道图”、“网络计划”理论与实际进度表,直观感受到项目管理中计划与执行的辩证关系。
技术深耕:砌体工程细节铸就质量防线
在砌体作业区,施工班组技术员现场演示了多孔砖的“三一砌筑法”,并重点剖析灰缝饱满度、墙体垂直度控制等工艺要点。针对构造柱与拉结筋施工,师生共同对已完成节点进行实测验收,强化质量把控意识。李绍石老师结合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,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材料强度、灰缝标准、构造强化等砌筑工程的七项核心要求,李绍石老师强调:“规范条文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无数工程经验的凝结。”通过现场对比合格与瑕疵案例,同学们初步树立了“毫米级精度”的质量观。
智慧护航:科技赋能安全文明施工
通过“实名制闸机+人脸识别”完成双认证,实时显示人员信息及安全教育记录;“高空喷淋+地面雾炮+塔吊喷淋”立体降尘系统与PM2.5监测联动的施工现场智慧化管理体系, 让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!李绍石老师向同学们阐述道:“安全是施工管理的红线,智慧化、工具化防护设施不仅提升效率,更体现了现代工程管理的精细化转型。”
建筑工程学院胡万志院长认为,实践教学是打通育人路径最后的一公里,沉浸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。此次实践教学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常态化教学实施,通过实践教学,要让学生在生产一线观摩、锤炼专业技能,在真实场景中培育“工匠精神”。学院将继续拓展校企合作深度,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,为当地建筑企业输送更多“懂技术、善管理、能创新”的新生技术力量。